【場外故事】約炮文化VS荒謬劇場

文/ 同志導演、哲學人 周美玲

《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》是誰?

是愛人?是炮友?抑或是鬼?還是想像中的幻影?

在網路世界裡、APP交友軟體裡,誰也無法驗證彼我身份,只靠一張帥照、甚或局部屌照,便可左右逢源、通行無阻,此間真真假假,無人知曉;直到上床握緊對方的那一刻,仍無法確認:誰是誰。

我在等誰?誰在等我?

在約炮文化中、在交友APP的對話中,所有留下的生命痕跡,只剩下重複繚繞的扯淡,還有無止境的敲、敲……以及等待。

但,等待的人是誰呢?我又被誰等待呢?在GPS定位下,交友軟體告訴你,你的等待是具體的,距離幾公尺,甚至還附有照片。但問題是,等待時的曖昧是最美好的,誰敢面對等待後的真相?即便自己的照片,也是假的,對方萬一不接受呢?那還不如繼續等待吧。有時候,不去碰觸等待後的結果,至少不會受傷,說不定等待本身,就是最好的結果……

於是,想要愛,卻只剩下做愛。

《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》劇照(圖片來源:故事工廠)

想要做愛,卻只剩下屌照。

想看屌照,卻只剩下等待。

想等待什麼意義的到來,卻只證明存在的荒蕪……到最後,什麼意義都不會到來。自己出不去,世界也進不來。

這種存在主義式的荒謬,本是屬於上個世紀(20世紀)的文化脈絡了,但在這齣舞台劇裡,《等待果陀》的經典形式被引用到現下這時代,與男同志的約炮文化緊緊貼合,不但沒有違和,反倒是搭出一種趣味,並且反映了這個荒謬的網路時代。

一邊這麼瞎扯淡的同時,一邊聽到叮咚、叮咚…,交友APP又傳來敲鍵聲了。

要回訊息嗎?回,也是重複那些無意義的對話。要約嗎?真的赴約,卻又偷偷隱身在角落。要等嗎?會等到誰呢?不知道,等待至少是安全的,就等吧。等再說。

看來,人性困局,到了這個時代,不僅沒有化解,反而更加荒涼了。

1 Comment

  1. 請問:
    《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》
    請問這劇場什麼時間演出?
    時間和地點有確定開演了嗎?
    謝謝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