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、圖片提供|何敬堯(小說家、《妖怪臺灣》系列原著作者)
日本妖怪學者柳田國男,曾言:「我希望通過對妖怪文化的研究來窺探普通人的人生觀,特別是信仰的變化。」柳田國男的說法,打破了人們以為妖怪只是迷信陋俗的刻版印象,讓妖怪在「民俗學」的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妖怪與民俗息息相關,所以像是日治時期的雜誌《民俗臺灣》,書中就記錄許多妖怪傳說,成為現今臺灣妖怪研究的基礎之一。也許有人認為,妖怪不過是胡說八道、道聽塗說。但是藉由「妖怪學」,我們發現妖怪與人類的社會血脈相連。

妖怪如鏡,投射人心
妖怪的誕生,源自於人類本身的豐沛想像力。妖怪如同鏡子,反映出人們對於天地自然的恐懼,或者對於社會、族群命運的一種設想。此外,妖怪被創造出來之後,還會反過來形塑人類文化的面貌。因此,妖怪的存在,等同於在地歷史、民俗文化的累積,會在特定的時間、空間,與人們的心理狀態緊密連結。
例如,日月潭的長髮人魚「達克拉哈」(Taqrahaz)是一種人身魚尾的妖精,常常破壞邵族人在水中設置的捕魚筒。但其實,它會破壞漁具,是為了保護水族不被捕撈殆盡。藉由達克拉哈的教誨,邵族人從此明白如何與日月潭水族和平共處的道理,禁止族人竭澤而漁。至於出現於小琉球的「烏鬼」魚人,在十九世紀的傳聞中,據說是一種下巴有魚鰓的人型怪物,常與人類發生爭鬥,結果整族皆被放火燒死。其實這段荒誕故事,反映了十七世紀的小琉球原住民與荷蘭人之間的戰爭,當時的戰事可說是「屠島滅族」,極為慘烈。因為死傷無數,於是此後靈異傳說不歇,甚至衍生出「烏鬼」的怪異故事。

來自妖怪的警告
人人都害怕妖怪作祟,這是很自然而然的道理,因為妖怪本身就是恐懼的化身。既然如此,為何人們還要述說讓人害怕的妖怪傳說?
這是因為,妖怪也代表著「善意的提醒」。人們傳言妖怪,有時候是為了傳遞道德教訓,或是教導人們該如何趨吉避凶。例如臺灣人耳熟能詳的山中精怪「魔神仔」,據說會讓人在山中迷路,是一種恐怖的妖怪。魔神仔的故事傳播,提醒了人們進入山中,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安全,否則容易遇上危機。我在南投的布農族部落,聽聞族人描述另一種山中怪物「卡吉匿斯」(kacinis)。這種妖怪更加難以捉摸,因為它會變成你熟悉的親朋好友,讓你不知不覺走進深山,誘導你進入險境。卡吉匿斯的故事寓意,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熟悉山路就有恃無恐,若對於山中事物掉以輕心,很可能會發生意外。
外來妖怪vs.本土妖怪
妖怪是文化的另類展現,若是不同的文化進行交流,妖怪的存在也會滲透他鄉。例如,臺灣的虎姑婆傳說,其實是與唐山過客一同移民來臺灣。另外還有一例,臺灣沒有原生狐狸,卻有「狐狸精」的說法,也是受到清國時候的漢文化影響。像是《聊齋誌異》之類講述狐妖故事的書,百年以前就在臺灣廣泛流傳,並且出現在地化的傾向。根據五〇年代的臺灣報紙資料,當時的人們就會將喜歡引誘男人的女子、影視豔星,稱為「狐狸精」。
至於臺灣在地稱呼狐狸精、風騷女子的說法,有人會用臺語說「猫仔」(bâ-á),或者寫成「媌仔」(bâ-á)稱呼從事特種行業的女子。所謂的「猫」(bâ),其實就是「貓(niau),或者類似貓體型大小的動物」,像是石虎、果子狸之類的動物。進一步探查,會發現臺灣鄉野傳聞「猫」可以變成精怪。


例如,以前宜蘭枕頭山曾有一名妖艷的女魔,最喜愛魅惑男子,讓村中男性整天魂不守舍,精神委靡不振。其實女魔的真身是山上的果子狸,因為偷吃水果而被果農殺害,於是魂魄化為妖怪報復人類。最後,人們藉由神明之力,才將「狸女」擊敗。 除此之外,過往人們也認為「猫仔」或者「貓猫仔」(niau-bâ-á)是一種「貓鬼」(niau-kuí)。這種妖怪,據說是貓死後變化而成,或者因為沒有執行「死貓掛樹頭」的民俗儀式,讓貓屍受到雨水滋潤、日光照曬,因而變成貓鬼。據說這種貓妖怪,喜歡捕食嬰兒或是小孩子。以前的長輩總會提醒孩童,天黑不要出門,否則會被「貓猫仔」抓走!
臺灣妖怪的奇幻藝術
妖怪文化,傳統上會以「民俗學」的觀點來進行研究。但我認為,妖怪的潛力,不應只侷限於此。在文學、藝術領域,妖怪也有五顏六色的展現。就像是提起日本妖怪,我們心中經常浮現江戶時代畫家所描繪的妖怪浮世繪。
在臺灣,其實也有妖怪奇幻藝術創作的脈絡。在清國時期,臺灣的宗教繪畫「十殿圖」與民俗紙錢「外方紙」是早期漢人想像陰間怪物、山野妖怪形象的途徑。日治時期,許多民間故事書都會描繪妖怪的造型,例如很經典的妖怪傳說「蛇郎君」,最早的一幅畫就是鳥羽博繪製的書籍插圖。

戰後,臺灣妖鬼的魔爪竄入電影之中。像是一九五九年的《蛇郎君》臺語片,講述人類與蛇妖戀愛的浪漫故事。七〇年代,姚鳳磐導演的鬼怪電影《鬼嫁》、《九彎十八轉》等電影極為賣座。這些與妖怪、鬼魅有關的奇幻電影,都是極具特色的臺灣本土魔幻創作。 時至今日,妖怪的藝術創作媒介更加多元,不論是繪畫、漫畫、電影、音樂、舞臺劇……等等形式,都展現出臺灣妖怪創作的無限潛力。

我們如何看待妖怪?
臺灣奇幻文化,以往受到中、日、西方很大的影響。如今,本土意識崛起,人們對於臺灣在地的妖鬼靈怪深感興趣,這對於本土奇幻發展是很重要的階段。
妖怪的本質是恐怖,但同時也具有趣味的一面。妖怪容納著傳統文化,同時也能夠創造新的文化。雖然,許多臺灣妖怪傳說,在漫長的時間裡逐漸失傳,但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重視它們,願意找尋它們的蹤跡,願意與它們進行對話,也許未來某一天,臺灣妖怪文化就會在臺灣開花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