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/張小西 圖/故事工廠 編輯/故事工廠
天后這齣舞台劇,故事情節繞著拍攝傳奇歌手夏琳的自傳電影而展開。
從選角開始,透過導演、女主角、粉絲對於夏琳的視角,把原本是回憶巨星的過程,隨著故事的開展越來越懸疑,一步一步揭露所有人的隱而不說的秘密,甚至連夏琳的生死本身都令人質疑。
探究傳奇的真偽就像探究故事擁有多少虛構一樣,較真從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,因為,真相的存在不一定是如人們所認知的「絕對存在」,真相實際代表的意義,通常只能顯示我們基於什麼立場去詮釋真相。
最值得思考的一直都是,天后以什麼樣的視角詮釋,以及天后被詮釋的方式,是如何一步一步將她推向傳奇的高峰。
為苦難尋求更高的意義
人生有非常多苦難都是未解之謎,但我們仍舊會希望,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苦難是有意義的,我們就會去尋求神的存在,渴求神能理解自己的苦難,就能把發生在自己身上未解的痛苦,提高與神同等的高度,只有神能理解,如此我們的苦難就有了意義。
所以,天后為何不凡,是因為人們相信她所經歷的痛苦,必定是超越一般人的程度,而傳奇為何成為傳奇,就是所有對傳奇的詮釋和再詮釋,目的都是建立和遞增它的不可超越性,因此天后的存在變成神性的存在,她存在的意義,就是為受苦人們身上的苦難賦予價值,從此天后成為具有神性的人,即是超越人的存在,成為了不可取代的傳奇。
神性的痛苦具有完美的象徵
人們對於完美的理解,並非真的認為完美是毫無缺陷、一絲不苟的,而是完美能足夠大到包容一切不完美,讓不完美成為完美的必要條件。
天后之所以完美,是因為她的人生充滿缺陷和痛苦,她之所以可以成為完美的象徵,是因為這樣的痛苦帶有神性,讓人們能肆意投射自己的痛苦經歷在她身上,並假想和創造她的完美擁有足夠的包容,可以接納一切不完美,人們就能開始自我接納,並肯認自己的不完美是組成完美的必要條件,藉此對自己的痛苦產生認同感,創造自己人生的價值感。
如何以不同視角詮釋和再詮釋造就傳奇
在天后這齣表演中的主要視角有三,分別是雨柔、River、夏琳,各自代表的是追隨者、塑造者、偶像。
雨柔_追隨者視角
人為什麼會願意成為偶像的追隨者?
在雨柔的範本中可以覺察到,人生遭遇最可怕的事情,或許不是歷經未解的苦難,不可被解釋的苦難發生在自己身上時,人們會開始將苦難視為一種命運,因為痛苦雖可以被訴說,但痛苦的本質是不能分享的,所以人們會認為自己的痛苦是獨一無二的,自己理所當然也是獨一無二的。
所以雨柔以偶像作為範本,用各種方式活出自己版本的天后,包含以模仿,再創、剽竊、掠奪等各種方式呈現痛苦,目的並不真的是為了能得到天后的角色,而是想要藉此創造自己的神性,讓自己變成獨一無二的存在。
River_塑造者視角
偶像是如何被塑造的?
在River的範本中,他將自己未解的苦難存在的意義,歸咎為一種成全,因此,他想要以導演的身分擁有天后人生的再詮釋權,強調天后神性的苦難也囊括了他,藉此轉化自己的受苦經驗,把受苦視作為犧牲奉獻的一部分,再造並提高了天后苦難的神性。
夏琳_偶像視角
怎麼活得像偶像?
偶像是超脫常人的存在,不被允許成為一般人,人們可以就完美的觀點包容的不完美,這些不完美當中並不存在老和醜,因為老和醜並非命運中不解的苦難,它們代表的是偶像與常人無異,最終都會衰敗,這被稱作人性而不是神性。
因此,夏琳創造了偶像的誕生,最後也需為偶像作結尾,而結尾並不能帶有一絲人的庸俗,她必須將人生視為自己最壯觀的作品。
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和揭密,三個主視角相互拉扯,最終將天后的故事一步一步推向傳奇的高峰。
故事工廠第18回作品 《天后》The Audition
怪才編導黃彥霖 人性腹黑懸疑之作
【2023成名在望🎈】
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3/10(五)~12(日)
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5/6(六)
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6/10(六)
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7/10(六)
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 7/15(六)